交匯點訊 “只要不是高燒到39度,或者實在爬不起來了,大家都堅持到崗,沒有怨言,因為病人還在等著呢!”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姜家園院區急診中心護士長谷茜又是心疼又有些驕傲地說,“我們的醫生護士真的很好,很團結,很有奉獻精神”。記者了解到,面對當前新冠疫情防控新的形勢,南醫大二附院統籌資源、優化流程,全力以赴做好新階段醫療救治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而急診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隨時有人“倒”下,很快有人“頂”上
從12月22日的368人,到25日593人,再到28日755人,這是二附院姜家園一個院區急劇上升的急診量,而如果加上薩家灣院區和邁皋橋院區,僅28日一天,這個數字是2225人。
數字每天都在攀升,同樣直線上升的是醫務人員超負荷的工作量。二附院姜家園院區急診中心有護士30多名,年齡最大的56歲,最年輕的20歲,“除了一位產假,一位護士因為有其它嚴重疾病,其余全部在崗?!贬t護人員感染新冠最嚴重的時候,急診排班從周排班制改成了日排班制,“隨時都有人‘倒’下,但很快又有人‘頂’上來?!惫溶缜逦赜浀?,大家幾乎都只是在癥狀最嚴重的時候實在撐不了,才休息一兩天。急診中心主任譚曉、護士長汪勤時刻堅持在崗,隨時協調各種突發狀況,醫院也調動多個科室的醫護全力支持急診工作。
谷茜自己是在連著上了一個白班和一個夜班后“倒”下的,“當天回到家,都不知道如何上床的,完全是迷糊的狀態?!奔幢闳绱?,僅僅休息了一天,谷茜又回到工作崗。39歲的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一,一個還在幼兒園托班,都是正需要照顧的年紀,但谷茜完全顧不上他們,“先生很支持我,承擔了家庭大部分的職責?!惫溶绺改父腥竞?,作為女兒也只能遙控指揮,盡一下作為女兒的義務。
事實上,急診中心大部分的醫護都是人到中年,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是兒子女兒,也是為人父母,但在救治生命面前,他們幾乎都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而家人也都選擇了無條件支持。
全力以赴救治病人,收獲病人感謝
白班、晚班、夜班、加強班,急診每天排四班,除了夜里的加強班,其它每個班次8小時,醫護穿著隔離衣、戴著N95口罩、面屏和手套,全身心投入工作,“一旦投入工作,大家很少喝水,太麻煩,也沒有時間?!弊o士們中午有20分鐘的時間輪流吃飯,有時候太忙,很多人就不吃了。而醫生們常常選擇上完一個完整的班再吃飯,那時候早已過了吃飯的時間。
在急診任何區域,不論是搶救室、輸液室還是急診病房,你看到的醫護永遠都是腳步匆匆。谷茜說,來到急診的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其中不乏高齡,伴有其它基礎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癥狀就會比較重。面對這種情況,醫護往往顧不上其它,“90后護士趙婷,小夜班的時候吐了,她自己不說,堅持上班,后來另一個護士劉雯知道了,盡管身體也不舒服,但主動提前兩個小時來接班?!惫溶缯f,這樣的事情很多,“因為大家都有一種緊迫感,面對病人,必須快速響應?!?/p>
面對醫護的付出,病人同樣心懷感激?!俺3S谢颊呒覍贂ξ覀冋f,‘你們真不容易,太辛苦了’,‘謝謝你們’,有時候他們出去買水,會給我們帶一瓶,這種雙向奔赴,讓我們特別感動,因為我們的付出,他們看得見,感受得到,這就足夠了!”
通訊員 陳艷萍 張穌/圖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蔣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