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結碩果,賦能發展添新彩。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碧岢隽恕胺睒s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為做好新時代文化旅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規劃了目標路徑,指明了前進方向。連云港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晏輝表示,要發揮好建設好陸橋東部世界級絲路旅游帶和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廊道交匯點區位優勢,以“西游文化第一城、亞歐陸橋第一堡”為方向,拓展“大西游”IP內涵,加快“一核、三帶、五區”文旅發展空間布局從藍圖轉化為實景,奮力推進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連云港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工作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銳意創新、主動作為,統籌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繪就了文旅融合賦能發展的新篇章,譜寫了更加響亮悠揚的“詩和遠方”新樂章。
文化事業建設穩步推進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牢牢把握“四個謳歌”時代要求,推出《永遠記住你》《絲路祥云》《鏡花緣》等一大批具有時代特色的歷史題材、革命題材和現實題材的文藝作品,民族音樂會“絲竹華韻”和“絲路和鳴”分別入選國家重點文化出口項目,江蘇省首部旅游演藝與民族器樂劇《樂見西游》在央視精彩亮相、多頻道展播,淮海戲《孟里人家》、音樂兒童劇《尋找花果山》、呂劇《英雄之銘》、舞蹈《就戀那把土》、歌曲《守島人》等100余部作品獲省級以上文化藝術獎項。
始終統籌推進城鄉文化設施建設,先后建成市圖書館新館、市非遺博物館等一批公共文化場館,打造CATC市民文藝中心、圖書館分館等一批市民文化生活新空間,全面建成1690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并實現城鄉全覆蓋,涌現出一批優秀文化服務中心、特色文化之鄉、特色文化廣場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3880平方米,基本形成城市“10分鐘文化圈”、鄉村“十里文化圈”。實施智慧廣電工程,全面建成市縣鄉村四級應急廣播體系,完成31個智慧鄉鎮建設,為2.82萬低保戶免除有線電視收視費。
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定期組織社區藝術節、農民藝術節、廣場文化等活動,培育16支省級優秀群眾文化團隊,年均組織“送戲下鄉”等各類惠民展演展覽2000余場次,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特別在今年3月份征集的1000余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主題文化藝術作品,通過線上展播展覽,匯聚起“藝”起戰“疫”的強大正能量,為市民提供戰“疫”時期的“文化綜合服務大餐”。
文旅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始終堅持把文旅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進行培育打造,出臺《連云港市旅游促進條例》《推進文化強市和旅游名城建設 加快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旅游高質量發展若干激勵措施》《連云港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連云港市提升旅游服務質量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將文旅產業發展、文旅項目建設和招引列為全市年度綜合考核的重要指標,扎實推進文旅重點項目建設和招引,灌云伊甸園景區、東海水晶城等入選國家優選旅游項目,園博園、花果山西游文旅綜合提升等10余個項目入選全省重點文旅項目庫,宿城“八間房”民宿、民主路老街、連云老街、贛榆秦山島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建成并投入運營。
深化文旅品牌創建,連云港市獲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花果山榮獲國家5A級旅游景區金字招牌,連島通過國家5A景區創建景觀評審,創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14家、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2家、省級旅游度假區3家、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3家、省級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單位2家、省級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區1家、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3家、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2家、省旅游休閑街區2家、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4家、省級智慧旅游景區2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6家,省工業旅游示范區7家、金(銀)樹葉級綠色飯店11家。
統籌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提升老新浦風情街區、連云老街、贛榆二道街等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品質內涵,培育大華小劇場、雙龍井游園等一批小型特色夜間劇場,打造淮海戲、五大宮調、童子戲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夜游項目。實行國有4A級景區淡季免門票政策,開通旅游景區直通車,推出“連云港禮物”“連云港味道”“連云港腔調”產品。落實一攬子文旅紓困惠企政策,加大產業資金支持和金融扶持力度,累計暫退旅行社質保金1737萬元,發放旅游消費券及免費電子門票50萬張,與工商等4家銀行簽署授信200億元的金融支持文旅發展合作協議,有力推動文旅產業韌性復蘇和可持續發展。
宣傳推廣質效持續提升
始終圍繞“大圣故里 西游勝境——神奇浪漫之都連云港”城市形象,加大城市宣傳推廣力度,培育特色更加鮮明的城市品牌;連年舉辦連云港之夏旅游節、西游記文化節、絲路音樂節、文化產業博覽會等獨具特色的文旅活動,城市顯示度和美譽度不斷彰顯。
在長三角、陸橋沿線、環渤海、華中地區等重點目標市場實施線上線下城市形象宣傳推廣,組織“連云港·花果山號”高鐵冠名宣傳和“連云港號”航空西游文化城市宣傳,特別在全球首架西游主題彩繪“連云港號”西游文化航空宣傳客機的機身,噴繪家喻戶曉的1964版《大鬧天宮》中齊天大圣孫悟空形象,再現西游記這一經典IP,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喜愛,成為展示連云港靚麗城市形象的流動名片。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江蘇女子民族樂團在2022年創排的“春滿人間”新春音樂會入選國家“歡樂春節”全球聯動品牌項目,用民樂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展播率在全國對外文化交流春節展播檔中排名第一,“絲路之花”“民樂茉莉”文化形象品牌得到全面彰顯。
文化遺產保護不斷加強
始終堅持“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護,也是最好的傳承”理念,頒布《連云港市文物保護管理辦法》《連云港市地下文物保護辦法》《連云港市石刻保護條例》,加快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建成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平臺,市文物和考古研究所掛牌運行,考古前置制度實現全域落實。
全面推進藤花落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調整公布第一至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實施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組織完成云臺山抗日石刻群、張學瀚故居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修繕。連云港市先后獲批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入圍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納入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體系;桃花澗遺址列入第三批江蘇省大遺址名錄,孔望山摩崖石刻群入選海絲申遺預備名單;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2處。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成立市山海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委員會,頒布《連云港市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9號)、《連云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市政府令第11號),設立山海文化生態保護中心和市淮海戲傳習所,扎實推進山海絲路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15分鐘非遺展示圈”不斷健全完善,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33個。
文旅市場環境更加優化
始終把文旅市場環境作為文化旅游業發展的“生命線”,持續優化文旅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行政審批服務一網通辦、容缺受理、告知承諾機制,行政審批許可事項更加優化,政務服務事項更加暖心。實施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完成區級文化和旅游執法隊伍整體上劃轉隸,同城一支文化和旅游執法隊伍建設取得實效。
落實文旅市場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全鏈條監管,嚴格執行文旅投訴“首問負責制”,深化“大數據+網絡化”和“互聯網+監管”舉措,建立權責清晰、執法有力、處置有效的文化旅游綜合監管執法模式,依法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文旅市場環境呈現出平穩有序、防控有力、落實有方、復蘇有勁、安全有禮的良好態勢。
發揮市旅游綜合監管辦公室職能作用,聯合公安、交通、市場、城管等涉旅部門在旅游旺季組織旅游市場綜合整治,深入開展文明旅游宣傳活動,持續提升文旅公共服務質效,全市游客滿意度長期位于全省“滿意”城市行列,受到八方游客的高度好評,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重要的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站在新起點,奮進新征程,連云港文化廣電和旅游部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使命擔當,鼓足干勁不停步,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不斷開創文化廣電和旅游工作新局面,為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名城和人民期待的現代化新港城貢獻力量。
?。▓D片由連云港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提供)
來源:新華日報